联系我们
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中药大全

历代本草著作简介-《神农本草经》

2021/5/18 9:31:23      点击:

一、《神农本草经》到底是不是神农写的?


《神农本草经》,简称《本经》,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。其著作年代及作者问题,由于《帝王世纪》有:“炎帝神农氏.....尝味草木,宜要疗疾,著本草四卷”之说,故使人认为《本经》作者是神农。如北齐颜之推《家训》即谓“本草神农所述”。但神农在历史上是传说中的人物,况神农时代,尚未有文字,因此不能认为是神农所著。据梁代陶弘景在《本草经集注》序中谓:“本经所出郡县,乃后汉时制,疑系仲景、元化等所记”。宋代掌禹锡在《嘉佑补注本草》序中谓:“上世末著文字,师学相传,谓之本草。两汉以来名医益众,张机、华佗辈始因古学,附以新说,通为编述,《本经》由是见于录”。南宋王应麟在《困学纪闻》中谓:“神农作本草非也。三五之世,朴略之风,史式不繁,纪录无见。斯实后医工知草木之性,托名炎帝耳”。近代梁启超在《古书真伪及其年代》中说:“此书在东汉三国间已有之,至宋,齐间则已立规模矣。著者之姓名虽不能确指,著者之年代则不出东汉末宋、齐之间”。故现代学者,一般都认为《本经》为东汉末年(公元200年)之作品,非一人之手笔,是集体所创作,而托名于神农。正如《淮南子修务训》所说:“世俗之人,多尊古而贱今,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、黄帝,而后始能入说”,所以《本经》上冠以神农二字,亦即此故。

二、《神农本草经》简介

《本经》载药365种,其中有植物药252种,动物药67种,矿物药46种(此据顾观光辑本统计之数,其他各本,互有出入)。根据药物的性能和使用目的,分上、中、下三品。上品一百二十种,无毒。大多数属于滋补强壮之品,如人参、甘草、地黄、大枣等,可以久服。中品一百二十种,无毒或有毒,其中有的能补虚扶弱,如百合、当归、龙眼、鹿茸等;有的能祛邪抗病,如黄连、麻黄、白芷、黄芩等。下品一百二十五种,有毒者多,能祛邪破积、如大黄、乌头、甘遂、巴豆等。不可久服。

《本经》对每味药所记载的内容,有性味、主治、异名及生长环境。如“当归味甘温,主咳逆上,温疟(nue)寒热洗洗在皮肤中,妇人漏下,绝子,诸恶疮疡(yang)金疮,煮饮之。一名干归。生川谷。”这些内容以当时的水平来衡量,是比较切实际的。

《本经》不仅记载着365种药的性味、主治等内容,还在其《序录》中简要的提出:“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,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。”“疗寒以热药,疗热以寒药,饮食不消以吐下药。。。。各随其所宜”等基本理论及用药原则。并总结了“药有君臣佐使,有单行者,有相须者,有相使者,有相畏者,有相恶者,有相反伪。制成各种剂型,要随药性而定。用毒药应从小剂量开始,随病情的发展而递增。服药时间应按病位所在确定在食前、食后或早晨、睡前服药。从此等等,对临床用药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。

《本经》是汉以前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所积累的用药经验的总结,它将药物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品,是中药学按功能分类之始。它所述的药物主治大部分是正确的,有一定的科学价值。如水银治疥疮,麻黄平喘,常山治疟,黄连治痢,牛膝坠胎,海藻治瘿瘤等。不但确有实效,而且有一些还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。如用水银治皮肤疾病,要比阿拉伯和印度早500~800年。

《本经》的问世,对我国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。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部《本草》,如《本草经集注》、《新修本草》、《证类本草》、《本草纲目》等,都渊源于《本经》而发展起来的。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,其中未免掺杂了少数荒诞不稽之说。如朴消“炼饵服之,轻身神仙”泽泻“久服能行水上”,水银“久服神仙不死”等等。这些唯心之说,与当时迷信方士有一定的关系。对此,当本着去芜取精的精神,批判的继承其正确的内容。

三、从古到今有多少种《神农本草经》辑本?

《本经》原本早已散佚,现所见者,大多是从《证类本草》、《本草纲目》等书所引用的《本经》内容而辑成的。由于重辑者的着眼点和取材不同,因而各种辑本的形式和某些内容有一定的差异。常见的辑本有:

1、   卢复辑《神农本经》三卷(公元1602~1616年,明万历30~44年)。是从《证类本草》和《本草纲目》中摘出所引的《本经》原文编辑而成。

2、   孙星衍、孙冯翼同辑《神农本草经》三卷(公元1799年,清嘉庆4年)。是从《证类本草》上的白字辑出。并在每条正文之后,引用了《吴普本草》、《名医别录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抱朴子》、《太平御览》、《尔雅》、《说文》等古书,详加考证,引证详实,资料丰富,是较好的一种辑本。

3、   顾观光辑《神农本草经》四卷(公元1844年,清道光24年)此书分序录、上品、中品、下品四部分。药品次序是依照《本草纲目》卷二所载《神农本草经》目录排列的。经文均依《证类本草》。唐、宋类书所引有出于《证类本草》之外的,也一并辑入。

4、   森立之(日本人)辑《神农本草》四卷(公元1854年,日本嘉永7年,清咸丰4年)。依据《千金方》、《医心方》、《唐本草》、《证类本草》、《本草和名》等重辑而成。别作“考异”,付之于后。

5、   王闿运辑《神农本草经》三卷(公元1885年,清光绪11年)。是从《证类本草》辑出。王氏对医学和考据学都不是内行,所以此书内容是比较草率的。

6、   姜国伊辑《神农本经》一册,未分卷(公元1892年,清光绪18年)。是根据《本草纲目》等辑成。

上述六种辑本,以孙、顾的辑本流行较广。这些辑本经重辑者的研究考证,基本上已接近原料的面目。

本文摘自